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往期专题 > 邵东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 > 领导讲话

黎仁寅: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发布时间:2014-03-25 11:21 信息来源:邵东县政府 责任编辑:黎仁寅
分享到:

 

同志们:

党中央部署的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经开始,上午县里召开了动员大会,根据县委安排,今天由我和大家一起重温党的群众路线,主要谈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党在历史上如何重视和做好群众工作,二是新时期群众工作面临哪些新形势与新挑战,三是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怎么做。

先和大家一起来回顾,党在历史上如何重视和做好群众工作 

1、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坚持了一条走群众路线的方针。19227月召开的党的二大通过的《组织章程决议案》就指出:“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在192510月召开的中共扩大执委会决议案中又指出:“中国革命运动的将来命运,全看中国共产党会不会组织群众,引导群众。”19286月—7月召开的党的六大也作出了“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的重要论断,同年11月,李立三根据党的六大精神在同浙江地区负责人谈话时指出,在总的争取群众路线之下,需要尽最大的努力到下层群众中去。这是我们党的领导人首次使用“群众路线”这一概念。19299月,由陈毅起草、经周恩来审定的《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三处提到“群众路线”,即筹款工作要“经过群众路线”,没收地主豪绅财产要“经过群众路线”,红军给养及需用品问题也要“渐次做到由群众路线去找出路”。192912月,毛泽东在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中指出:党的工作要“在党的讨论和决议之后,再经过群众路线去执行。”

抗日战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开始不断完善和成熟。19436月,毛泽东在为中央起草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进行了精辟概括,毛泽东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做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还进一步阐述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他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毛泽东还从我们党的根本性质和宗旨出发,提出把“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作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这就使我们党对群众路线的认识进一步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党的七大上,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专门论述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极端重要性,并将它提到了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高度,他指出:“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组织路线。”刘少奇在谈到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内涵时指出:群众路线“就是要使我们党与人民群众建立正确关系的路线”,“就是我们党的领导骨干和党内党外广大群众密切结合的路线,就是从群众中来又到群众中去的路线,就是指导方法上的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路线。”党的七大通过的新党章,第一次明确规定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根据执政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对群众路线又作了新的丰富和发展。19569月,在中共八大上,邓小平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党的群众路线作了新的概括,系统阐述了党的群众路线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人民群众必须自己解放自己,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和依靠群众,每一个党员必须养成为人民服务,向人民群众负责,遇事同群众商量,和群众同甘共苦的工作作风;二是党的领导工作能否保持正确,决定于它能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党必须根据群众的实践来检验自己的工作。1964年,毛泽东在谈到学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问题时,再次阐述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同时还论述了群众路线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致性。

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群众路线进行了开创性继承和发展。邓小平指出:“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特别重要”。邓小平把“三个有利于”作为衡量各方面工作成败的标准,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党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明确提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理念,尤其是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这是对党的群众路线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等重要思想,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点,作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任务。

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的群众路线视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决定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强调通过开展这一活动,切实加强对全体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教育,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证。

2、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执政之基。“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是任何政权都绕不过去的基本的政治哲学命题。比如君主专制政权为了少数统治者的利益,对自己的定位是“天子”或神权的代表;比如资产阶级政权虽然有所进步,但同样逃不脱代表少数人利益的窠臼。我们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给出了一个区别于一切剥削阶级的全新回答。这个回答为我们党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定位,旗帜鲜明地表明了我党没有任何自身的特殊利益。毛泽东同志对人民群众曾有五个比喻,一是比喻为铜墙铁壁,形容人民群众是“什么力量都打不破,完全打不破的”;二是比喻为眼睛,要求党员“保卫人民,犹如保卫你们自己的眼睛一样”;三是比喻为“上帝”;四是比喻为土地,“我们共产党员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五是比喻为水,党员是鱼,水里可以没有鱼,但鱼儿却永远离不开水。延安时期,有个美国记者问毛泽东:“你们办事,是谁给的权力 ”毛泽东回答:“人民给的。人民要解放,就把权力委托给能够代表他们,能够忠实为他们办事的人,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我们当了人民的代表,必须代表得好。”1968年,毛泽东再一次强调了群众的根本性:“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 是工人阶级给的,是贫下中农给的,是占全中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广大劳动群众给的。”这些论述,深刻揭示了我党胜利法宝和执政根基在于人民群众。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亿万人民群众,实行农村包围城市战略,建立了新中国。

3、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生存发展的根本,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凡是正确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相适合,都是联系群众的;凡是错误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不相适合,都是脱离群众的。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命令主义、尾巴主义、宗派主义、官僚主义、骄傲自大的工作态度等项弊病之所以一定不好,一定要不得,如果什么人有了这类弊病一定要改正,就是因为他们脱离群众。”刘少奇同志在《群众运动的报告》中,着重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和群众的关系,指出:“群众是共产党的母亲。党是群众的儿子。所以,我们的党无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要与劳动群众结合起来,依靠自己的群众,依靠自己的阶级。无论哪个党员,也无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工作,都应当十分注意做群众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坚持群众路线,我们党才得以发展壮大,成功夺取执政地位。1921年到1949年,我们党从一个只有几十个成员的小党到一个治理960万平方公里国土、四亿人民的执政党,从“星星之火”到“全国山河一片红”,一路走来,历尽艰险,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始终保持了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王树增所写的《解放战争》一书中“26万副门板”的故事就是一个生动的诠释。临汾之战是解放战争中耗时最长、伤亡最大的城市攻坚战,为攻下这座城高墙厚、易守难攻、坚固异常的堡垒,临汾周边几十里内的老百姓,在部队几乎没做什么工作的情况下,家家拆门板共26万副、梁木10万根送上前线,其力量之巨如排山倒海。陈毅元帅曾说:“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我们党正是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才创造了这令人震惊的奇迹。

坚持群众路线,我们党才得以摸索前进,不断校正社会主义建设前进方向。从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这一历史阶段,我们党和国家在曲折中发展,在摸索中前进,虽然经受了挫折和坎坷,但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顺利推进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那些严重脱离群众、主观主义占绝对上风的时间段,我们的事业就会徘徊不前,甚至遭受严重挫折;在那些坚持群众路线、比较注重实事求是、党群关系密切的时间段,我们的事业就会健康发展,就会取得较快进步。

坚持群众路线,我们党才得以昂首阔步,创造改革开放辉煌业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总结这一时期成功经验时,有学者深刻指出,改革开放与群众路线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改革开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改革开放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如果不是紧紧团结人民,真正依靠群众,许多改革的实践就不可能产生,许多改革的思想就不可能形成:如果不看重小岗村18位农民在土地承包责任书按下的鲜红手印,就不会有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的铺开;如果不尊重广大个体私营创业者的创业热情,就不会有非公有制经济的蓬勃发展。正如邓小平所说:“改革是大家的主意,人民的要求”,“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历史启示未来,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只有继续坚持群众路线,才能瞄准改革方向,才能提高开放水平,才能把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4、群众福祉是我们党的终极奋斗目标。阶级性是政党的本质属性,任何政党的活动都是为所代表阶级的利益服务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其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深刻揭示了党的群众观点的目的,是党的性质和宗旨在群众观点中的具体体现。1956年,邓小平在《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指出:共产党之所以成为先进部队,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群众,正因为,而且仅仅因为,它是人民群众的全心全意的服务者,它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并且努力帮助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为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而斗争。改革开放新时期,在经济建设的大潮中,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明确提出将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准。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20089月,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研讨班的讲话中说:“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现在,我们一起来探讨第二个问题,新时期群众工作面临哪些新形势与新挑战。我认为主要有这么五个方面。

 1、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调整,群众主体多元化。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社会结构单一,职业结构是工农兵学商,利益协调的难度比较小。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多元化的群众主体,社会分化成十多个阶层,出现了精英阶层和地层社会的区别。这一个构成多元的群众主体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社会价值观念诉求不断分化,群众民主意识不断增强,相应地发生了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给执政党和政府整合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如何定位群众,如何坚持群众路线,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巨大的挑战。在这一个阶段权力很容易被富人阶层或精英阶层所支配,被财富所绑架,导致权力运行脱离人民群众。我国有个别地方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一些党员干部没有站在大多数群众的利益一边,不能做群众的主心骨、代言人,屁股很容易坐在比群众强势的既得利益群体的一边。

2、群众利益诉求层次提高,群众工作目标提升。我们现在做群众工作,已经不是原来低收入水平条件下,让群众吃得饱饭,穿得好衣,这样的简单的群众工作目标,而是有更高的追求。因为人民群众期盼,有更高的生活品质和更大的自由空间,希望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这是我们群众工作应该了解到的。有学者将群众的需求总结为六个方面:一是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二是追求更高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对强化民主和法制的追求;四是对公共教育、医疗保障、养老保障、住房保障等等方面的需求;五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求,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六是注重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所以我们的群众工作要适应这种变化,而我们在满足人民群众这种高层次,甚至个性化的需求方面,经验还很不足,观念、能力、体制、机制方面都存在很多的问题。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两代农民工的需求层次就有很大的变化,第一代农民工都经历过困难和饥饿时期,他们把进城务工当做是摆脱贫困的好机会,白天机器人,晚上木头人,所以他们对于文化,参与城市生活要求不高。但第二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就有很大的不同,他们绝大多数受教育程度比较高,对城市生活有比较美好的期望,他们更倾向于把自己定位于城市人,希望能够像城市人一样体面地活着。所以,我们党的群众工作怎么样面对这一些新生代农民工,怎么样满足他们的新的利益诉求,这是我们党的群众工作必须要关注到的一个重要方面。

3、网络社会逐渐形成,群众工作面临新任务。当前,我国移动用户的总数已经达到了12.16亿人,其中3G移动用户达到了3亿人,这个人口数量是比较大的,我们互联网的上网人数达到了5.6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42.1%,我们的手机用户是遍及到了全国每一个角落,一条信息在网络上面每小时可以传播8亿次,所以在这样一个网络社会,在这样一个全球的社交空间的面前,我们的群众工作面临着新任务。在互联网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比较容易夸大社会的阴暗面,而且是逢官必炒逢腐必究,所以对群众工作、对党员领导干部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如何发挥好网络的正面作用,把群众工作做到网络上,我们的理念、手段和方法还很有限。

4、党员干部发生新变化,主观上容易脱离群众。群众队伍在变,我们党员干部的队伍也在变,有一些党员干部忽视学习,理论认知发生了偏差,出现了学习上的实用主义、工作上的官僚主义、领导上的形式主义和生活上的享乐主义。有一些党员干部急功近利,太看重自己的政绩,太看重GDP,以及与此相关的各项工程,但过于追求政府和个人的具体利益,在土地征用和旧房拆迁当中出现了种种违法行为。我们还有一些党员干部本身成为了社会利益多元化的一部分,本身都成了利益相关者。所以,情况更为复杂,我们这些党员社会身份复杂化,处理与群众的关系难以超脱。前两年开两会的时候,有一个全国政协的医药卫生界的委员说:中国看病不算难,也不算贵,而是患者求医标准过高,导致医疗资源拥挤。这个医药卫生界的全国政协委员的观点就代表了他的职业利益,而没有站在一个客观公正的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来正确看待我们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5、少数干部群众工作水平不高、群众工作方式粗放,导致干群之间隔阂加深。少数的干部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清楚;与老同志说话,说不到一块儿去。说明少数干部群众工作水平不高,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能用,软办法不顶用。所以现在有一些说法,说:我们现在虽然已经进入高铁时代了,但有的党员干部却离群众远了,虽然进入信息社会了,但有的党员干部却与群众交流少了,虽然我们有些党员干部学问、学历高了,但与人民群众却不会讲话了。有一些群众工作的好的机制、好的方法还没有被很多的领导干部所掌握,有一些同志仍然沿用原来的机械、粗暴的态度和办法,没有意识到群众工作的重要性,依然采取强迫命令的方法,甚至出现过激行为,这样不仅不利于做好群众工作,相反的,还会引发新的矛盾和新的对抗。有一些干部的腐败以及基层党组织在执行党的政策当中的一些偏差,有的在相当程度上伤害了群众的朴实的感情,引起了群众的不信任,特别是一些群众因为经济生活贫困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而产生了抵触情绪;有一些情况因为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导致心理失衡,所以也导致干群之间的矛盾有所扩大,甚至成为社会冲突的导火索,这无疑都加大了我们做群众工作的难度。

回顾了我们党的群众工作的辉煌历史,剖析了我们现阶段群众工作面临的挑战,下面,我们来谈一谈怎样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我认为,特别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1、贯彻落实中央、省市部署,扎实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目的就是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关于教育实践活动,上午的动员会议已经做了全面的部署安排,这里就不再展开谈,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会议精神,务必抓好贯彻落实。各级领导要到岗到位,亲力亲为,保证活动扎实有序开展。要坚持用最高标准谋划整个活动,用最严措施推动工作落实,用最好效果回应群众期待;从动机上讲,既要防止马虎应付倾向,又要防止借机整人现象,始终坚持治病救人原则;从方法上讲,既要防止一味照搬照套,又要防止刻意标新立异,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从效果上讲,既要防止活动压倒发展,又要防止发展冲击活动,始终坚持统筹兼顾原则。

2、把握“四有”规律,理清工作思路,努力实现五个转变。当前,随着形势不断发展,党的群众工作出现了很大变化,呈现出新的特征,但也有其共性规律,概括来就是“四有”:即小中有大,群众利益无小事,再小也是大事;杂中有序,群众工作纷繁复杂,归结起来主要集中在发展、民生和稳定上,做好求发展、促民生、保稳定的工作,就抓住了群众工作的“牛鼻子”;事中有理,群众工作大都是琐事、具体事,在处理过程中,一定要善于分析、抓住根本;怨中有因,群众有怨恨、有情绪,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工作没到位,他们的问题没解决,我们一定要端正态度、改进作风,带着感情和责任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一是工作重心要实现由“上”到“下”的转变。领导干部只有真正“向下”,潜心深入,才能倾听到真实声音、了解到真实情况、掌握到真实材料;才能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才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我们工作赢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二是工作主体要实现由“单”到“全”的转变。群众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涉及到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必须广泛参与,合力推进。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着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全社会群众工作新格局。三是工作内容要实现由“物”到“人”的转变。过去我们在做群众工作时,往往就事论事,重视一时一事,而忽视群众思想沟通和教育引导。“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首先在感情上与群众融为一体,才能真正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我们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群众,把人本理念植根于群众工作中,以把群众当主人的真心、当亲人的热心、当老师的虚心、当裁判的诚心,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四是工作方式要实现由“言”到“行”的转变。情为民所系才能厚根,利为民所谋才能固本。党员干部要让群众信服、认可,最根本的还是要有引领发展的能力、解决困难的办法、为民办实事的本领。我们既要心“忧”群众,哀民生之疾苦,恤稼穑之艰难,念百姓之安危;更要深入群众家里“掀锅盖、摸被褥、看粮袋”,给群众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五是工作措施要实现由“堵”到“疏”的转变。化解矛盾犹如大禹治水,可散不可聚,可顺不可激,可解不可结。要真正维护社会稳定,不是靠动用警力,把群众当敌人,将群众的诉求强行压制下去;不是靠滥用司法,将深层次问题掩盖起来;更不是靠违法手段,简单粗暴处理社会矛盾。要彻底改变过去我们少数党员干部靠粗暴手段、简单方式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做法,着力在加强同群众沟通联系、争取群众理解支持上下功夫,着力在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上做文章。尽可能通过民主、服务的方式来解决社会问题,通过平等对话、沟通协调的办法化解社会矛盾,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3、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切实提升干部的“五种能力”。对我们干部来说,群众工作既是一项基本功,也是一门大学问。要真正学会群众语言、读懂群众表情、了解群众心理、做好群众工作,既需要感情的培养,更需要实践的磨砺、本领的提高。当前,着重需要提升以下五种能力:一是要提高心系基层、深入群众的能力。有人说,做好群众工作需要“一二三”:“一”就是一腔热血、为群众着想,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二”就是两角置换、换位思考。注意站在群众的立场考虑问题,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三”是深入“三头”、掌握实情。“三头”就是地头、灶头、心头。深入地头,就是深入基层一线;深入灶头,就是走进群众家中,与群众促膝谈心;深入心头,就是与群众进行心贴心的交流,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做好群众工作,只有到群众中去,才能感化和感动群众,才可化解矛盾和问题,才会确保党的事业兴旺发达。二是要提高宣传发动、组织群众的能力。能否有效地组织群众,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决策的落实和工作的成效。要有效地组织群众,就要尊重群众,把人民群众的意愿、要求和利益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归宿,以扎扎实实的工作为人民群众谋取实实在在的利益。党员干部不仅要通过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感化群众,更要以优秀的品德修养、过硬的工作作风、良好的公仆形象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三是要提高畅通渠道、沟通群众的能力。沟通群众,首先要建立信任,然后才能实现真诚交流。党员干部要得到群众的信任,决不是靠权力,而是要靠工作业绩和人格魅力,靠做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本领。党员干部必须具有与群众平等互动、有效沟通的能力和本领,多说群众能懂的话、多办群众认可的事,善于把党和政府的政策做到群众的心坎里,转化为群众的自觉力量。同时,要畅通民意渠道,拓宽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的领域,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保证群众依法有序地反映意愿、表达诉求。四是要提高说服感召、教育群众的能力。群众工作的本质说到底就是做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要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在说服教育的前提下,从“团结-教育-团结”的愿望出发,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办法,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注重用先进思想、先进文化教育引导群众前进。加强对舆论宣传特别是新兴媒体的正确引导,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完善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牢牢掌握关键时刻、重大问题上的话语权,把公众情绪引导到健康理性的轨道上来。五是要提高求真务实、服务群众的能力。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从涉及群众利益的小事做起,从解决群众最现实、最急迫的问题入手,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让群众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要准确把握当前社会心理的变化,深入体察群众疾苦,及时了解群众呼声,全面掌握群众诉求,把好事办在群众开口之前,把实事办在群众急需之处,从各个方面、不同层面增加群众的福祉、赢得群众的认同。

同志们,2014年,是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之年,是我县重返全省十强的重要之年,让我们在邵东更好更快发展的火热实践中充分激活群众路线这条“生命线”,在推进邵东改革、发展、稳定的征程中,以强烈的民本意识考虑百姓的生计、群众的情绪,使之成为我们作出各项决策的晴雨表、推进各项工作的指示牌。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动力,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听呼声,问实情,察冷暖,竭尽所能地为人民群众解决直接利益问题,早日实现邵东人民的 “十强梦”、 “小康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邵东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邵东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

备案/许可证编号:湘ICP备14000179号   湘公网安备 43052102000153号

网站标识码:4305210003   主编信箱:647154479@qq.com   联系电话:0739-2666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