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2017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 > 以政务公开助力促改革 > 政府工作报告 > 政府报告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6-03-25 10:27 信息来源:邵东县政府 责任编辑:县人民政府县长 沈志定

 

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3月24日在邵东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上

县人民政府县长  沈志定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及“十二五”时期工作回顾

2015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较好完成了县人大第十六届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10.11亿元,增长8.8%;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28.22亿元,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267.10亿元,增长2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33亿元,增长12.5%;完成财政总收入18.94亿元,增长11.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05元、增长8.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00元、增长12.6%;实现进出口总额4.52亿美元,增长46%。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到88%,较上年提升4.6个百分点,我县是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的十个经济强县之一。招引老乡回乡创业的经验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做典型发言。

(一)产业调整持续推进。农业产业化取得较好成效。全年新增农业产业化企业47家。火厂坪多特农业、秋实农业、简家陇铁皮石斛、昌盛鸿源、九贝生态等特色种植、养殖基地初具规模。农业机械化率在全市率先达到65%。工业经济平稳发展。“四百工程”超额完成任务,完成竣工投产项目31个、新开工项目30个、招商项目30个、新增规模企业61家。打火机、箱包皮具、五金、中药材等传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市场商贸持续繁荣。“三外工作”经验在全省推介。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43家、自营进出口企业42家,全县拥有电商经营户13822户,全年实现电商交易额35亿元,“双十一”快递出单量居全省第一,成功获评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金融支撑持续加强,成功引进广发银行,本土企业“兴德缝制”股权挂牌上市,县生态产业园成功发行10亿元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建设专项债券。

(二)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全县开工重点项目60个,累计完成投资70.39亿元。娄邵铁路扩能建成通车,怀邵衡铁路完成投资3.83亿元。金龙路立交桥完成线上主跨工程架设,新火车站内广场建成使用,进站临时道路建成通车,新客站投入运营;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11条新建和8条改扩建城市主干道路建成通车,园区建设经验在全省园区建设工作会议上推介。国际商贸城一期完成三通一平,地下工程开工建设。真乡风电建成投产。牛马司棚户区改造2340套住宅建设整体推进。第二水源建设水厂主体和主管网铺设基本完成。娄邵盆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完成10万亩。城区小学改扩建有序推进,杏园学校、城南学校实现秋季招生。县城管道天燃气工程竣工通气,乡镇管道天燃气工程完成牛马司到廉桥11公里主管网铺设。污水处理二期开工建设。妇女儿童医院完成基础施工,120指挥中心开工建设,人民医院内科大楼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殡仪馆置换和新增土地130亩,已完成所有基础工作,正在进行主体工程招标;靶场建设新征土地109亩,完成进场道路建设。晚安家居、天宏药业等工业项目完成主体厂房建设。湘商产业园标准化厂房开工85万平方米,主体竣工55万平方米,意向入驻企业115家;黑田铺印刷产业园标准化厂房完成18万平方米主体建设。德沃普电气、千康益医疗器械等项目当年建设、当年投产。

(三)城乡建设统筹推进。按照“城市规模5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50万规划” 完成县城总规修改,启动廉桥、黑田铺、佘田桥、火厂坪等乡镇总规修改。县城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民路扩改竣工通车,四新桥改造完工,衡宝路南段改造及北段临时道路建成通车;完成兴和大道、红岭路等17条县城主干道的修复改造和绿化美化亮化,启动建成区主干道和背街小巷路灯节能改造,新建98座公汽亭;垃圾场搬迁安置工程进展顺利加速推进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利“三二六个一”工程全面完工,完成通畅工程58公里、危桥改造16座、农村危房改造2568户。新型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我县被确定为全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县,廉桥、佘田桥、团山等乡镇成功获批全国重点镇,荫家堂、洪桥等4村被确定为中国传统村落。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33个示范点108个申报项目已全部完成,仙槎桥青山村成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推行城区市场化保洁和村级垃圾日产日清,城乡环境卫生持续好转。

(四)社会事业协调推进。民生实事。完成投资6.41亿元19个省定重点民生实事项目超额完成任务,我县被评为全省先进单位。就业创业。新增城镇就业5711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84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率先在全市启动商事制度改革,新登记注册企业1193家新增私营企业及分支机构369家、个体工商户6100户。社会保障。项基本险种参保人数达96.87万人次,征缴社保基金5.78亿元,同比增长19.5%,按时足额发放各类社会保险待遇8.19亿元,实现基金规范运作率和完成率两个100%。对59609名低保人员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42亿元。教育科技。圆满完成农村合格学校创建任务,全县完全小学以上学校全部为省级合格学校;城区学校大班额得到有效控制,高考综合成绩连续十一年位居全市第一;青少年创新大赛和机器人比赛分别获得全省第二、全市第一。文化广电。文化精品节目纷呈,参加省第五届文化艺术节获2个金奖,群众文化活动全面开展,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村村响”广播建设全面启动。“信息惠农 光网乡村”建设完成627个村光纤进村入户。医疗卫生。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有序推进,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实行基本药物“零利率”销售;新农合参合人数103.86万人,参合率达96.39%;统筹基金补偿89.42万人次,参合农民受益面达86.1%。生态环境。全年关闭取缔环境污染企业82家,PM10(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比上年下降16%,县域主要河流、水库水质达到功能区要求,蒸水河水质在湘江流域生态补偿考核中荣获优质水质奖。精准扶贫。整合各类扶贫资金3400多万元,111个单位进驻89个贫困村开展帮扶工作,全年完成脱贫人数1.5万人。安全稳定。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没有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引导14家烟花生产企业自愿关闭退出,县城186家烟花经营门店整体退出;关闭石膏矿1家、煤矿5家。信访形势平稳可控,全年化解信访积案356件。治安形势持续向好,继续实行大巡逻机制和警民联动巡逻模式,始终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2015年我县综治民调排全省第51位。

(五)自身建设深入推进。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95件、政协委员提案285件,办复率100%。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全县政府机构减少至24个,撤并科级机构15个。继续推行“三集中三到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行政许可项目89项、非行政许可项目53项,取消行政审批事项18项。积极推行“两个清单”制度改革,权力事项从4216项减少至1723项,公布县政府工作部门及相关机构各项职责1796项“六五”普法富有成效。落实重大事项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听证等制度,科学决策、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增强。强化审计监督和财政评审,核减项目建设资金1.76亿元。作风建设持续深化,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着力解决一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全力配合省委巡视,切实做好巡视整改工作,认真查办典型案件,开展了治理“吃空饷”和领导干部重点项目兼职取酬、“全城禁赌”大清查、党员领导干部插手工程项目、违规经商办企业和高息放贷、选人用人等专项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

各位代表,五年来,面对国内外环境复杂变化和诸多挑战,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工作,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奋力开创了邵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先后获得“全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的绿色示范县200强”、 “全国军粮供应先进县” 、“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全省全面小康建设先进单位”等50余项国家、省级荣誉。   

过去五年,以荣获全省经济强县为标志,县域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161.1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310.11亿元,年均增长13.99%。规模工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51.3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28.22亿元,年均增长20.11%。财政总收入由2010年的7.71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8.9亿元,年均增长19.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0年的65.4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36.3亿元,年均增长15.82%。重大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8.2亿元。

过去五年,以成功争取特色制造产业重点县为标志,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新突破。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7.0:46.8:36.2调整为2015年的16.1:47.3:36.6。大力推进油茶、中药材、蔬菜、黄花菜等种植业规模发展,“邵东流泽玉竹”被认定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持了全国“产粮大县”、“生猪调出大县”、“油料产出大县”等称号。新型工业化工作连续七年获全省先进、全市第一。园区集聚效益显著增强,生态产业园完成7.8平方公里新型工业区控制性详规编制,建成25条园区道路,路网框架基本形成,一座宜工、宜商、宜居的生态新城初具雏形;开发区综合考核位列全省第14位。传统商贸服务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行业迅速成长。

过去五年,以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为标志,城乡建设管理呈现新面貌。大力推进骨干路网建设和城镇组团发展,城乡品质不断提升。老城区改造与新城区开发建设同步推进,城区初步形成了“五横五纵”即昭阳大道、兴和大道、东风路、人民路、衡宝路和绿汀大道、金龙大道、公园路、红岭路、建设路组成的骨干路网。娄邵铁路、沪昆高速、衡邵高速、320国道、315省道、“八老”公路等构成的区域发展轴紧密了城镇联系。城镇化水平明显提升,2015年全县城镇化率达到49.2%。以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国家级卫生县城为抓手,加大市政设施维修维护力度,推进环卫市场化运作,市容市貌明显改观。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堡面前乡大羊村荣获全国美丽乡村和特色景观旅游名村。

过去五年,以全面淘汰落后产能为标志,生态文明建设达到新水平。扎实开展环境污染专项整治,积极整治关闭非法洗涤、小电镀、烟花爆竹、土瓦窑、煤矿、石膏矿等环境污染企业,大力推进流域治理,开展跨区域环境监察执法,环境和饮用水质量明显改善。积极开展人工造林,全面实施封山育林,强化林地和湿地保护,森林覆盖率由32.1%提升到38.2%。2015年全县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5%。

过去五年,以全面推进各项改革为标志,经济发展活力得到新释放。政府机构改革、财政体制改革、投融资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医疗体制改革、农村电网体制改革、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等稳步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全面完成。成功创建全省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知识产权百强示范县。全县共创建中国驰名商标3件、省著名商标61件。深化与东南亚、欧美等地侨商的合作,大力拓展对外贸易,全县自营进出口企业达233家。

过去五年,以显著增加居民收入为标志,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由2010年的13820元增加到2015年的24305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0年的7186元增加到2015年的15200元,年均分别增长11.95%、16.16%。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卫生计生等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积极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重拳出击整治各类乱源,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扶贫工作积极推进,贫困人口数量逐步减少。社会保障扩面提标,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城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分别提高到330元/月、165元/月,五保供养标准提高到220元/月。

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工作扎实开展,国家安全和人民防空事业得到加强,驻邵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在抢险救灾、维护稳定和支持地方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质监、药监、移民、史志、档案、民族宗教、外事侨务、邮政通讯、气象、应急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进步,文联、残联、社科联和红十字会、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团、群团组织作用进一步发挥。

各位代表,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过去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积极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群策群力、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向各驻邵单位、驻邵部队、武警官兵,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邵东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差距和问题:产业结构不够优化,新增骨干财源不多,升级发展动力不足,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依然艰巨;教育医疗、民生保障、社会治安、城市管理、城乡环境卫生等距离群众期待还有差距;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办事效率、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不作为甚至乱作为现象依然存在。对此,我们一定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时期的目标任务

“十三五”是充满机遇、充满挑战的五年,也是邵东产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期、城市建设的关键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我们要凝聚全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开拓创新、奋发向上的精气神,努力在新常态中抢抓新机遇,实现新突破。

“十三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的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按照“三量齐升”的总要求,坚持“兴工旺商”发展战略,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着力提升城乡建设管理水平,着力改善民生民利,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县域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十强,把邵东打造成为湖南轻工业振兴发展先行区、内陆县域开发开放引领区、国家级创新创业示范区,努力建设创新、富裕、宜居新邵东。

“十三五”时期的奋斗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以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5%,城镇化率超过60%,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整体脱贫。人口自然增长率、万元GDP能耗下降、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按上级要求完成。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突出抓好三个重点。

(一)以深化改革和转型升级为着力点,努力建设创新邵东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支持非公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大力推动PPP项目投资基金和信息平台建设。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改革,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规范和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推行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完善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机制,规范和优化审批工作流程。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和增值分配机制。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探索建立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地准入监管和土地流转风险保障金制度。深化扩大对外开放。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培育发展出口企业,打造一批实力强劲的五金、打火机、服装箱包等优势产业出口企业。到2020年,出口总额达到10亿美元,年均增长20%以上。

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物资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推动产业业态转型。优化提升传统产业,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重视新型制造工艺、流程研发和推广应用,推动工业整体水平再上新台阶。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组织业态转化。鼓励符合条件的个体工商户转变为法人企业,引导老板向企业家转变,促进小微型企业进入标准化厂房,逐步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推动产品转型升级。坚持产业化发展方向,突出品牌建设,鼓励企业争创知名品牌、著名商标、驰名商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增加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二)以产业发展和增加收入为着力点,努力建设富裕邵东

提升工业发展质量。充分利用湘商产业园和特色产业制造县的扶持政策,立足邵东产业基础,主动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做大做强邵东制造。到2020年,基本形成“5+4”的现代产业体系,即改造提升五金、打火机、箱包皮具、服装加工、塑料制品五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印刷包装、机械制造、电子电器、生物医药四大新兴产业。提升农业综合效益。按照农业生产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要求,基本形成“3+5”的产业发展格局。巩固提升三大传统优势产业,即粮食、肉食、油料产业;发展壮大五大特色产业,即中药材、蔬菜、水果、花卉苗木、茶叶产业。基本形成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格局。提升服务业水平。着力培育新型服务业态,基本形成“4+3+2”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即优化发展现代物流、金融、电子商务、文化创意产业,提质发展市场商贸、健康养老、社区服务产业,推动文化旅游业、房地产业有序健康发展。

加强财源培植。培植壮大骨干财源,加强财政政策与金融、科技、产业调整政策的协调配合,调动企业创新创造、做大做强的积极性。发展新兴财源,培育一批重点工业企业、大型物流企业和商贸企业,引导小微企业自主创新,做大规模。积极扩大就业。以促进就业创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小微企业、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多渠道、多形式增加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发挥好人力资源市场作用。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扩大保障覆盖面,全面推进社会保障服务对象、服务网络、服务功能的全覆盖,进一步健全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有所补、伤有所助的保障体系。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低保自然调整机制,稳步实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到2020年,城乡社会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覆盖率均达到95%以上。突出产业扶贫和基础扶贫两个重点,搞好药材、黄花、油茶、精品水果等特色产业集中连片开发,加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确保2017年实现全县贫困人口整体脱贫。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壮大普通高中和职业教育,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到2020年,每个乡镇至少有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全面提高卫生计生工作服务管理水平,加强卫生计生服务网络建设,加快推进县120急救中心建设,支持县人民医院东院建成三级医院、县中医医院建成湖南省中医名院、县妇女儿童医院整体搬迁。加快文化馆、图书馆等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提高文化体育公共服务水平。

(三)以完善基础设施和统筹城乡发展为着力点,努力建设宜居邵东

打造立体交通网络。推进境内高速公路出口联通。大力推进机场快线、县城环线、东部城市群城际快线建设。加快推进邵东铁路货站以及站前广场、道路等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怀邵衡铁路建设,争取2018年建成通车。加快公路客货运站场建设。客运方面重点规划建设汽车东站、汽车北站和廉桥、佘田桥、杨桥汽车站。货运站场重点建设火车站物流中心、廉桥和黑田铺物流园。继续实施农村通畅工程,完成1900公里通村公路建设或改造。同时,积极推动邵东军民合用机场建设。

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加大工作力度,争取撤县设市。加快城区扩容提质,按照“南拓、东连、北优、西控”的发展思路,做大城市规模,重点推进桐江风光带建设,打造城区生态走廊,提高城市发展品位。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县城环线路网改造和建设,打造人民路、兴和路、北岭路、站前路、两廉线、金龙大道南接绿汀大道的循环交通。加快地下综合管线建设,推进县城供气工程建设,到2020年,县城污水管网覆盖率达到100%,天然气普及率达85%以上。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加强城市文化宣传,努力营造诚信、创新、创业的发展氛围,重点推进交通、城管、社区、生活服务等智慧平台建设。

切实改善生态环境。大力实施“四边五年”(路边、水边、城边、村边)绿色行动计划。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强化水土保持,提高环保准入门槛。完善环保设施,加强污染治理,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生产能力,关闭浪费资源、污染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企业。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到2020年,全县60%以上的重点工业污染源要完成在线监控系统建设任务。努力打造“天蓝地绿、山青水秀、空气优良”的幸福美好家园。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推进农村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创建“美丽乡村”。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农村水源保护和垃圾处理,逐步建立 “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系统。按照村庄布局规划要求,加强农村房屋修缮美化工作,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创新和加强社会治理。加快构建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建立群防群治机制,切实维护公共安全。全面推进安全生产,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加强信访基层基础工作,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农产品抽检质量安全合格率达96%以上,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5%以上。健全应急管理体系,不断提高突发公共事件的快速反应、协同应对能力。

三、2016年工作总体部署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财政总收入增长12%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进出口总额突破5亿美元,其他约束性指标按上级要求完成。

新常态下,投资仍是拉动增长的主要动力,项目仍是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撑,要始终坚持以项目为中心组织经济工作,强化政府融资平台建设,加大债券发行力度,积极筹措项目建设资金。2016年,全县实施重点项目120个,总投资165.6亿元。

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加快园区发展平台建设。大力推进湘商产业园建设,新开工标准化厂房50万平方米,加强政策支持,引导企业入园。加快黑田铺印刷产业园发展,启动廉桥医药工业园建设,支持仙槎桥五金工业园发展。加速推进工业项目建设。德沃普电气、南车配件建成投产,福全堂中药饮片、永吉红包、益豪手袋、湘美工贸等项目年内完成主体工程。持续推进工业“四百工程”,新增规模企业60家以上,形成每年有一批工业项目引进、有一批工业项目在建、有一批工业项目投产的良性循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导打火机、五金、箱包皮具、服装加工、塑胶制品等传统优势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大力支持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向中高端发展。

(二)着力发展现代农业

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在确保粮食播种面积、总产“双增长”的基础上,加快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油茶、黄花菜、时鲜蔬菜、精品水果、花卉苗木、中药材等特色高效农业。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完善产业链条,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出台土地流转奖励办法,支持多特农业、秋实农业、金湘农业等一批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发展。建设农产品网络销售平台,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以休闲农业、观光农业、采摘农业为重点,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不断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升耕地质量,完成13个乡镇10.5万亩重金属土壤治理试点。全面启动全县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启动通村公路扩改工程,由原来的3.5米扩改到4.5米,完成10座危桥改造。完成造林面积4.5万亩。完成国家农机购置补贴500万元。加强耕地保护,大力推进土地综合整治。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三)着力发展第三产业

加快商贸流通提质扩容。加速推进国际商贸城建设,争取年内完成一期主体工程。邵东星沙物流园完成征地拆迁和场地平整,年内启动建设。大力支持廉桥药材市场规范发展做大做强。继续支持汽配城、邦盛三期等重点项目建设。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50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0家。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加强县域经济金融支持。完善政、银、企合作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工业、园区、重点工程、精准扶贫等信贷力度,全年新增贷款28亿元以上。组建村镇银行,引进长沙银行。加强金融信用体系建设,加强金融打非和金融监管,努力防范金融风险,争创省级金融安全区。培育发展新型服务业态。大力推动电子商务发展,推进电商进园区、进农村、电商创业、电商扶贫四大工程,建设农村服务站点500个,全年电商交易达50亿元以上。大力支持商务服务、服务外包、设计咨询、会展经济等新兴产业发展,鼓励更多企业总部、交易平台进驻邵东。积极培育信息服务、教育文体和健康养老等消费新热点,满足群众多元化消费需求。

(四)着力实施精准扶贫

加大驻村帮扶工作力度。充分发挥驻村帮扶工作组的作用,促进政策、资金、人才等向贫困村倾斜。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驻村结对帮扶,努力构建全社会“大扶贫”格局。整合各类涉农资金8000万元以上,年内减少贫困人口3万人以上,完成40个贫困村脱贫摘帽任务。改善贫困地区基础条件。加快实施“百村示范、千村联动、万户安居”贫困农户危房改造工程,实施49户贫困户易地搬迁安置。加强农村新能源建设,实施农村清洁工程,促进贫困村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强化精准扶贫脱贫举措。加快贫困村产业开发进程,搞好中药材、黄花菜、油茶、精品果蔬等特色产业集中连片开发。大力实施“雨露计划”,对贫困农户子女就读县内中职学校实行免费教育。提升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年内完成400人次贫困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对丧失劳动能力、不能通过发展生产脱贫的低保对象,提高补助标准,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实行兜底保障。

(五)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突出规划调控。完成县城50平方公里的控规编制,启动建制镇控规编制。以铁路新货站为中心,以仙槎桥、廉桥为南北两翼,科学编制县城物流仓储规划。加快县域体系规划报批。完善城市功能。城镇化率达51.2%,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6%。改善城市交通微循环,金龙大桥年内建成通车,改造北岭路、衡宝路、建设中路,启动站前路、金龙路北上南下建设,加速推进兴和大道和百富路东扩、人民路东扩西延、解放路北进至昭阳大道、兴隆路、民旺路、金声路、景秀路、希望大道、红岭路等骨干道路建设。完成污水二期调试并正式运行,启动污水一期改造。完成垃圾治理综合配套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启动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加速推进垃圾填埋场房屋搬迁安置工程,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率达95%。启动邓家岭公园、昭阳人工湖、桐江风光带建设。年内完成殡仪馆建设并争取投入使用。加强城市管理。落实“门前三包”,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实行市场化保洁县城全覆盖。进一步规划管理城区渣土运输。加强城区车辆停放管理。突出整顿城区占道经营行为。规范城区户外广告。加大控违拆违力度,全面清理规范临时过渡棚。全面整治马路市场。适时推行城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以昭阳大道为重点,县城主干道路和广场全面推进“灯化、亮化、美化”提质升级改造工程。加强城区农贸市场恢复改造和新建力度,争取完成3个以上支持集镇发展。加速推进廉桥、仙槎桥、团山、灵官殿、牛马司、流泽等重点乡镇新型城镇化建设,因地制宜培育杨桥、九龙岭、佘田桥等旅游重镇、文化名镇、特色城镇。加快乡镇供排水、垃圾处理、道路、通讯等配套设施建设,强化城镇建设管理和农村资源环境保护。全面完成“信息惠农 光网乡村”工程,创建一批信息化村镇,推进农村社会管理信息化。同时,加大公共服务统筹力度,推进教育、医疗、创业就业等服务一体化。

(六)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加快完善交通网络。加速推进怀邵衡铁路、“八老”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新火车站站前广场建设,启动汽车东站建设,完成灵官殿汽车站改造。启动两峦线(S223)邵东段建设。完成两廉线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启动邵东-邵阳城际快线前期工作和320国道城区段改造工作。推进县内道路改造,重点改造双凤-仙槎桥、杨桥-佘田桥、团山-青树坪、牛马司-湾泥、范家山-洪桥、九龙岭及砂石镇街道、长丰线、界岭当虎当双向文线、流泽新旧“八老公路”连接线等区段。切实改善水利条件。完成1座大型水闸、12座小型水库和1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全面做好2015年34座地方小II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扫尾工作。完成投资1450万元的全国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完成槎江九龙河段和仙槎桥河段、桐江周官桥河段河道治理。扎实推进团山镇、水东江镇集中供水工程,解决5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加快新型能源建设。全面完成农网改造,大力推进城乡配电网建设。推进兴隆110KV和里安100KV变电站建设。稳步推进清洁能源建设,加速推进太阳能光热利用进程,加快推进大云山15万千瓦风电场工程。支持养殖场和养殖大户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培育循环发展的新型农场。推进“气化邵东”,加快输气管道建设,稳步提升县乡燃气普及率。新增天然气用户3000户,建成廉桥门站并与储气总站联通,实现廉桥、黑田铺通气点火。逐步推广城市公交新能源汽车。

(七)着力深化改革开放

继续深化各项改革。统筹推进财税各项改革,加大预算统筹力度,探索研究县乡两级政府事权划分机制,扩大对乡镇转移支付,对分配到乡镇以下的公共服务资金,原则上不直接带帽到村。完善预算管理机制,规范国库集中支付,实施政府购买服务。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村级区划调整。继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成县级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扎实开展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改革。推进供销合作社系统综合改革。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改革。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做好国有林场改革的扫尾工作。扩大外经外贸规模。积极培育外贸队伍,实现进出口额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15家以上、过500万美元的企业30家以上。鼓励引导境外投资企业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境外商会行会作用,促进对外投资企业抱团发展。提升招商引资实效。整合县内资源,突出长沙、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重点区域招商。推进以商招商,力促客商抱团来邵投资。认真做好湘商大会签约项目的履约工作,强化跟踪服务,确保签约项目尽快落地投产。

(八)着力改善民生民利

促进创业就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534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新增创业主体5000户,带动城乡就业人数7300人加强社会保障。推进全民参保登记试点和五险合一征缴,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认真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进职工和城乡居民全面、持续参保,推进社会保险“人口全覆盖”。进一步落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等各项惠民政策。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救助标准,保障特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推进社会养老服务,引导民间资本投入健康养老事业。认真做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积极探索工伤保险征缴办法。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完成牛马司棚户区改造主体工程,扎实推进七井村、丘田村地质灾害安置重建工作,新增公共租赁住房2060套,改造农村危房1400户。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社会事业。扎实完成省政府下达的重点民生实事任务。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加快城区学校建设步伐,启动邵东三中新校区、宋家塘中学和创新学校、里安小学、云山小学新校区建设以及湖塘小学和二完小扩建。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实现招生畅、就业旺的目标。全面开展“欢乐潇湘”群众文化活动,年内启动荫家堂保护规划和修缮规划编制并实施。启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三馆二院一中心”工程筹建工作,建好公共文化广场舞台,全面完成农村广播“村村响”和公益性电视“户户通”工作。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全面推进科技创新,深化产学研合作,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继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完成妇女儿童医院主体工程建设,启动人民医院东院建设。保障发展用地需求,全年报批新增建设用地3000亩以上。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实施“母婴平安”工程和全面两孩政策,严格控制多孩,继续实行“一票否决”制。深入开展食品药品专项整治,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加快安置进程。不新增超期安置户,县内原有超期安置遗留问题两年内清零,2016年开发区和产业园各完成1000户。大力推进安置方式改革,推行货币安置。

(九)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狠抓污染减排。以水泥、造纸、焦化、电镀等主要污染行业为重点,加快现有污染源治理。推行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严禁企业无证排污。大力推行规划环评和重大决策环评,严格新建项目审批。加强环境保护。制定全县水源地保护规划,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和安全预警机制,加强饮用水源保护。严格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强烟尘、噪声治理,切实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加强邵水、蒸水、侧水沿岸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启动县机械化屠宰场搬迁工程。禁止毒鱼、电鱼、炸鱼等破坏生态环境行为。推进生态创建。加强封山育林和退耕还林,提高水土保持功能。加强资源开发项目管理,对矿山、取土场、采石场等资源开发项目导致的土地损毁,及时抓好治理和生态恢复。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覆盖工作。推广应用农村清洁能源、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污染物无害化处理技术,着力解决危害群众身体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十)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贯彻安全生产法,配强基层安全监管力量,深入推进安全监管防控体系建设,高危企业标准化建设达标率100%。持续开展大检查大整改,加大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力度,严厉打非治违,严格责任追究,坚决遏制一般事故发生,杜绝较大以上事故。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加强社区建设,实现美好社区全覆盖。落实依法逐级走访,坚持访诉分离,及时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全面推行“网上信访”,推进领导包案化解信访积案,构建多元化社会矛盾化解机制。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加强县乡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规范化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化“平安邵东”建设,加强全域网格化管理和电子监控覆盖工作,着力打造立体化、数字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三年禁毒大行动,从严从重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和强揽工程、强买强卖、强装强卸、堵工堵路堵门等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重点整治社会治安混乱的地区和场所,进一步改善治安状况,提升公众安全感。认真开展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做好征兵及双拥共建工作,统筹推进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武警、应急动员等工作,推动军民融合发展。

各位代表,新形势、新目标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增强政府执行力、公信力。

坚持依法行政。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健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建立健全规范性文件发布和监督管理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推广电子政务和网上办事。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以及舆论监督、群众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全力打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认真做好政府换届工作。坚持责任执政。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强化政府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坚决纠正对群众、企业和基层组织的正当诉求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行为。坚决惩处失职、渎职,着力解决缺位、越位、不到位的问题。坚持廉洁从政。严格执行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政策法规和要求,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推进廉洁政府建设。加强公共资金、国有资产监管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和审计监督工作,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强化“不敢腐”的惩戒机制。加强政府党组建设,健全工作机制,坚持重大事项集体研究,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完善“不能腐”的制约机制。加强理想信念、廉政警示、法规法纪教育,构建“不想腐”的自律机制,形成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政务环境。

各位代表,新的目标振奋人心,新的使命催人奋进!让我们携起手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力以赴,真抓实干,为重返全省十强,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邵东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邵东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

备案/许可证编号:湘ICP备14000179号   湘公网安备 43052102000153号

网站标识码:4305210003   主编信箱:647154479@qq.com   联系电话:0739-2666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