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活力校园 > 心灵旅程

努力成为一束微光——读《点亮生命灯火》有感

发布时间:2022-12-01 信息来源:教育局 责任编辑:教育局


于漪老师的《点亮生命灯火》是近段时间阅读的一本书。已是参加工作的第五个年头,倦怠期难免不渴望来点心灵鸡汤,上个月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前辈的推荐下了解到这本书,如获至宝般赶紧在淘宝下单,闲暇时我会捧起这本书,不可否认,我被这位孜孜不倦的老教师所震撼。
    这本书是“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于漪亲自编订的一本语文教学自选集。作者精选从教60余年来各时期发表的代表性文章,编为四篇:先进教育理念的追寻与树立;语文教育真谛的探究与反思;课堂教学实践的多彩与遗憾;师道修为的觉醒与坚守。书中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作者坚持走中国特色教育发展道路的思想和实践,展现了作者对师道修为和“既教文,又教人”的坚守,是作者孜孜趷趷,不忘教育初心,探求教书育人规律的见证。
    《开篇絮语》有这样一段话:“教师的神圣职责是点亮生命灯火,学生的以及自己的。”“教师的职责在于怀着对每个学生生命的敬畏和虔诚,手持火种,点燃他们精神成长的灯火……唤醒他们对真、善、美的渴望,对祖国富强、人民幸福的追求。”字里行间都让我感受到这位年逾耋耄的教育家的赤诚之心,她的教育思想不免让我感触良多。
    于老师每每和青年教师交心,都会聊到老师这份职业的特殊性:基础教育是塑造灵魂的工作。很多时候“它是看不见的”,但作为教师,绝不能有丝毫懈怠,“一个老师教得好不好,对学生影响几何,将来就会体现在学生身上,学生心中也自有一杆秤。”就如于老师所说的,教师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国家的未来。教师责任大于天。每一个教师要做“燃灯者”,自己心中首先要有一盏明灯。她深信,身教胜于言教,久久为功,学生自身就会生发出对远大理想的追求,积极主动地高攀生命的灯火,这便是一种生命自觉。在当今价值多元、物欲膨胀、私利追逐的极其纷繁复杂的环境下,这种生命自觉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又是多么的需要。教育不能只教知识,更要教学生学会做人,要教在今天,想在明天。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恰恰是我们的教育,特别是我们的语文老师的责任和担当。正是这份师道修为的坚守,才有了她对于专业发展的执着追求,才有了她几十年如一日的默默奉献,才有了她不为名利,让自己的生命和使命始终结伴同行的高尚人格力量。
    我认为要塑造好学生的心灵,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自己成为学生的表率。教书育人是一门艺术,只有严爱相济,才可赢得学生的信赖,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我想只有给学生的爱是发自内心的,才会让学生感受到爱,体会到被爱之乐,他们才会学着去爱别人。作为教师,我不仅仅喜欢优生,也不排斥学困生,对于暂时的学困生更是倾注了满腔爱心、细心和恒心。班上的小洛同学记忆力总比不过别的孩子,每次的课文背诵任务总是拖拉到最后,起初,我的心里急躁不已,想着要把她抓到办公室狠狠地教训一顿,可我将心比心地静心思考,意识到对于学困生来说,他们的自尊心是十分脆弱的。对待他们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滴的露珠一样格外留意,做到多谈心、多帮忙、多鼓励,并努力寻找和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促其发光,做到上课提问多鼓励,课后辅导多耐心,犯了错误不急躁,屡次不改不灰心,问题不解决不撒手。在关爱学困生的同时,我还兼顾着全体学生的发展,对不一样层次学生设计了深度不一的教学内容,让尖子生吃饱,让学困生理解得了,让爱成为教师塑造孩子心灵最美丽的语言。
    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于漪老师提倡要追求课的“三动”境界——动听,动情,动心。
    首先,教师语言的底线是必须清楚明白,不含糊其辞;通俗易懂,不佶屈聱牙。真正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在课堂上,我们要做到思路清晰,思路井然有序,讲述就条分缕析;同时还要通俗易懂,这就要求我们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了如指掌,深入浅出。此外,语言还要兼具文化含量和人文关怀。典范、优雅、深邃、隽永的课堂语言能够启发学生的思考,撞击他们的心灵;评价性的语言也要做到春风化雨,滋养孩子们的心灵。这一点其实相当不容易,需要很扎实的基本功。其次,课堂上老师要积极引导、相机启发,让孩子学习一篇课文,能在情感的世界泛起涟漪,或在动情之处掀起波澜。所以,我们老师读课文、备课、走进去、进入角色,先感动自己,再感动别人,课堂是充满激情的,试问,又有哪个学生还会开小差?可是,日常教学中又有几人能对自己每一堂课提出这样的要求呢?
    “动心”就是更高的要求了,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训练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本身就要潜入文本,又要结合阅读和思考,确定相关的教学契机,打通孩子思维提升的“任督二脉”,才是有效课堂的体现,只是一味地对于某一个技巧反复多遍的练习,那不是真正的语文课。把思想教育渗透在语文训练之中,使学生的思想水平和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获得双提高。语文学科被冠以“语文”二字,其本质还是学习母语,在引领学生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同时,还需要引导学生热爱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提升气质与品格,创建自己的精神家园,做一个具有“真善美”的学生。
    于老师说:我这一辈子有两把尺子,一把尺子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量自己的不足,在这种“比”和“量”的过程中,我总能找到自己的不足,总能学到别人的长处,我横比竖比,量别人量自己,越比越觉得自己有向前奔跑的动力。我想正是这样的一份动力,让她一辈子学而不厌,勇于实践。就像于老师所说的:“我不是做了一辈子教师,而是一辈子都在学做教师。”
    老师从灼灼芳华到两鬓微霜,学生从稚嫩小白到社会精英,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既是学生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也是老师默默耕耘后的收获。我一直为老师这个身份而自豪,能够以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看着懵懂的学生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才觉悟出自己的人生价值所在。《点亮生命灯火》这本书中的语言与思想,如同火柴一般慢慢地点亮了一盏又一盏教师们心中的灯火。
    就像于漪老师所说,人的生命有灯火照耀,方能真正脱离蒙昧,心明眼亮,生机蓬勃,明辨方向,奋然前行。我更期盼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一束微光,去点燃学生的以及自己的生命灯火。(作者:城区四小教师 刘玉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